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高考模拟题 - 高考语文 - 正文
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

2016南京一模盐城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

来源:2exam.com 2016-1-14 12:02:24

南京市、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

第I卷

(总分:160分    时间:150分钟)

一、语言文字运用(15分)

1.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,最恰当的一项是(3分)

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,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。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_______。他对世界,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_______与回忆,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。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,_______ 给我们看,并遏制不住地冷笑;而当众人散去,他又收拾起这一切,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。

A.不可理喻    体察    踩踏        B.捉摸不透    体谅    踩踏

C.捉摸不透    体察    作践 _______D.不可理喻    体谅    作践

2.下列句子中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(3分)

A.当前,我国己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,宏观调控思路也需要适时转变,应该把握政策定力,不能仅仅因为“速度焦虑”而踩大油门过快运行。

B.《易传》所言的“修辞立其诚”是千百年来中国立言者信守的古训,它要求立言者说真话,矢志穷究天地间的真理,批评家当然也不例外。

C.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为重建中国民间记忆,致力于家书搜集和整理工作,自2015年4月至今,近五万多份家书从海内外汇集而来。

D.天津京剧演员刘桂娟一则“点翠头面”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,就猎杀翠鸟获取翠羽做京剧演员的头饰是否过于残忍,网友的回答是肯定的。

3.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(3分)

故乡的风筝时节,是春二月,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,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。_______,     ,      ,     。     ,     ,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,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。

①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

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

③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

④早的山桃也多吐莆

⑤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

⑥我现在所在的地方

A.⑤④①③⑥②    B.④①⑥②⑤③   C.②④①③⑥⑤    D.⑥②④①⑤③

4.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,下列句子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(3分)

A.村子里很静,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。果树的嫩叶,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。 蝙蝠,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,在树枝间飞翔。(文学语体)

B.细菡有三种形态:球形(球菌)、杆形(杆菌)及螺旋形(螺旋菌〉。在这三类之间,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。细菌形体虽小,体积差别也很大。(科技语体)

C.“同学们,励志小学校园广播开始了!金风送爽,丹桂飘香,我校四(1)班李想同学在省城折桂了!她参加作文比赛,心骛八极,倚笔驰骋……”(广播语体)

D.为保护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,加快国土绿化,发挥森林蓄水保土、凋节气候、改善环境和捉供林产品的作用,特制定本《森林法》。(公文语体)

5.阅读右边这幅漫画,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(3分)

A.要做成一件事,不能光靠使用蛮力气,还必须掌握科学规律。

B.要做成一件事,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,还要借助外在条件。

C.做任何事情不能自不量力,超出自己能力极限的事无法做成。

D.自己和自己闹别扭是最愚蠢的行为,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。
二、文言文阅读(18分)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6~9题。

李南楼行状

归有光

乍府君讳玉,字廷佩,号南楼,娶杜氏,生一子,曰宪卿,乡进士。卒于嘉靖乙未月日,享年五十。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,葬于新阡。先期,,衰绖踵门而告余曰:“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,将欲稍加撰次,求铭于里之长者。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,愿假手于子,吾子弗吾拒也。将为子言其略,子其文之。”余唯唯,不敢辞。

宪卿呜咽流涕泣曰:“先祖生四子,先君最少。赘城中杜氏。学书,不就,为县掾,亡何,谢去。家居垂三十年,专以不肖为念。延致师友,惟力所及。见邑中豪俊与俱,即大喜。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,终不怿。 2016盐城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不肖素孱弱多病,心独怜之,而口不言。为人忠实无他肠。与人交,洞见底里,审取重诺,尤好面折人过。先祖考妣居伯父所,时时徒走出城,往省之。或舆迎至家。比其没也,敛葬之具,靡不悉心营办。所授田宅,尽以与诸父,曰:‘生,吾不得尽其养;没,吾何忍受其产耶?且诸兄贫,亦自应得耳。’今年春,忽病作,意颇自危。而不肖尚阻水清源,未即归也。心悬,谓:‘吾子未至,病未即愈,旦暮见吾子来,吾念已慰,病当去五六矣。’因是令遍访医药,不至为痼疾也,五月十日,不肖方抵家,色已非旧岁人矣。 亟往郡中谒医,已不可起矣。先君以不肖之故,聊欲营树产业,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,迄不自暇逸。今日不肖荻上进,冀少息肩,而背弃矣。呜呼!吾与子言若是者,吾悲而弗详也。”

余闻而伤之.余始与宪卿游,见其丰仪俊清,衣裳整洁,皎然不染尘埃。时相过从,谈笑竟日,醴膳丰嘉,不索而具,宪卿一无所经意。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。宪卿以去,岁发解南都,府君及见其成,亦足慰矣。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,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,俾铭者考焉。

(选自《震川先生集》,有删节)

6.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将欲稍加撰次 _______       次:编纂

B.将为子言其略______________ 略:概况

C.时时徒走出城,往省之_______ 省:探望

D.醴膳丰嘉,不索而具        具:齐全

7.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,相同的一组是(3分)

A.愿假手于子 _______    故内惑于郑袖

B.见邑中豪俊与俱 _______则与一生彘肩

C.尽以与诸父 _______    故奋崩寄臣以大事也

D.冀少息肩,而背弃矣     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

8.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。(8分)

(1)与人交,洞见底里,审取重诺,尤好面折人过。 (4分)

译句:______________  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(2)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,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,俾铭者考焉。(4分)

译句:______________  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9.李南楼“以不肖为念”,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?请简要概述。(4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三、古诗词鉴赏(11分)

10.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(11分)

避地寒食

韩 偓

避地淹留已自悲,况逢寒食欲沾衣。

浓春孤馆人愁坐,斜日空园花乱飞。

路远渐忧知己少,时危又与赏心违。

一名所系无穷事,争敢当年便息机。

【注】当年:壮年。息机:息灭机心。

(1)诗中作者言“愁”,有哪些具体缘由? (4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(2)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。 (4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(3)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? (3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四、名句名篇默写(8分)

11.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。(8分)

(1)君子生非异也,_______ ▲_______。(荀子《劝学》)

(2)_______ ▲_______, 2016盐城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幽咽泉流冰下难。(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
(3)_______ ▲_______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(杜枚《阿房宫赋》)

(4)乱石穿空.惊涛柏作,_______ ▲_______。(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)

(5)_______ ▲_______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(韩愈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》)

(6)_______ ▲_______,去年天气旧亭台。(晏殊《浣溪沙》)

(7)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_______ ▲_______。(《老子》)

(8)博学而笃志,_______ ▲_______。(《论语·子张》)

五、现代文阅读(一)(20分〉

阅读下面作品,完成12~15題,

芥子之中的灯

李敬洚

在此之前,我不知道木垒。那天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,问:菜籽沟在哪里?答:在木垒。 再问:木垒有多远?人家说,不远。这个不远的地方开车跑了三百公里。

菜轩沟,新疆的一个山村,刘亮程在此为农,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。我看见“木垒书院”四个字刻在门口石头上。端详这几个字,觉得“垒”字有意思,如果写成繁体字,上面是三个“田”,下面是“土”。木垒,人们在荒芫的地上升出田来,然后在上面耕作,田上长“木”, 生长草木和作物。

在木垒,刘亮程办了“木垒莱籽沟文学艺术奖”。今年,贾平四就获了这个奖。有朋友问, 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?我说,应该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。其实,莱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,它低到了泥土里,低到了田地上,低到了村庄里。这泥土,这田地,这村庄,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。

钱穆曾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。他说古罗马文明也很伟大,辉炷宏阔,好比一盏巨大的灯。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,照耀着广大的帝国。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,不只有 一盏灯,是四壁皆灯,满堂皆灯。大地上星星点点,密布着文明灯火。所以,中国文明气运绵长,有顽任的生命力。蛮族入侵古罗马,铁蹄把那巨灯踏灭,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。而中国文明五千年,几经危难,向死而复生。长安的灯灭了,洛阳、汴梁的灯灭了,其他地方的灯还亮着,里星之火可以燎原。

菜籽沟,是天山余脉的一条山沟,据说当年逃难的人躲到此地,种了漫山遍野的油菜,收获菜籽,由此得名。佛经中,形容事物极微小,喻为“芥子”。莱籽沟,也是芥子之微。佛经中说:须你弥高广,纳芥子中,无所增减。须弥指大千世界,芥子可包容大千世界。中国之灯,也在这芥子之中。古中国,很多村庄是明亮的芥子,村庆不仅是生活场域、经济聚落,也是文化保存、传承和生长的地方。

可到了现代,村庄正在塌陷,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。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,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、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,它装不下须弥,自身也不能发光。村庄正在失去公共生活,失去自己的记忆,也没有自己的想象。想起钱穆先生的话,难免有黍离麦秀、铜驼荆棘之感。刘亮程带着我们在村里走,他说,这里原来有个庙,那里原来有个祠。当然,现在都没有了,神祇从村庄远去了。或者说,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,诸神住在电视机里。

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。他长住在菜籽沟,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。他在菜籽沟种地、办书院,天天和老乡打交道。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,他还把画家,摄影家、诗人带到这里,他还办了个“菜籽沟文学艺术奖”。他的所为,可能使一个村庄重新成为一个有机村庄,一个活的、有文化生命的地方。古时,一个村庄成为一盏灯,重要的的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。读书人,从这个村里走出去,天远地远,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回到家乡。这是文化循环。现在,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,他们一去不复返,村庄成为出发之地,流失了文化。

现在,刘亮程挽起袖子,干起来,摸着石头过河,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。他写过《一个人的村庄》,他现在正在写“一个村庄的灯”,未必是写在纸上,而是写在田地里、村庄里。

这里是菜籽沟,小如芥子,中国不在别处,就在此处。照此说来,这个奖是菜籽沟的,是中国的,是最低的,其实也是最高的。

(选自《文汇报》,有删改)
12.作者解释“垒”的繁体字写法,与介绍“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”有何关联?(4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13.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。

(1)想起钱穆先生的话,难免有黍离麦秀、铜驼荆棘之感。(2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(2)刘亮程挽起袖子,干起来,摸着石头过河,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。(2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14.根据文章内容,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原因。(6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15.结合全文内容,探究题目“芥子之中的灯”的意蕴。(6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六、现代文阅读(二)(18分)

阅读下面的作品,完成16~18题。

延续诗词的文脉

胡妍妍

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“通”和“化”。中华民族文脉绵延,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。反叛的、变革的、创新的一派,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,反过来,它的反叛、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、包容,成为传统的新质。一部中华诗词史,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,千江有水千江月,它不因变迁而耗损,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。

②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,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, 2016盐城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是迟早要回溯、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;对普通人来说,却是悄然涵养一生,“日用而不自知”的文化场。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,人们读诗、谈诗、教孩子背诗,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、舞文弄墨,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、概括情事、教化人伦。从少年的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到暮年的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,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,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,有时像是亲切、顺手的乡物家什,张口即来,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——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,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,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。这就是文化的认同,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。

③延续诗词的文脉,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,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。诗是“采风”的产物,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,温润徐徐,而今,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,越来越远,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“无意的浸淫里”的日子。朱自清先生说:“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,欣赏它的发而中节,自己也得到平静,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。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,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,替人着想。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。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。诗可以陶冶性情,便是这个意思,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,也只该是这个意思。”

④在诗教陶冶之中,是现实向诗意看齐,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。经由读古典诗词,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,山水田园、边塞征战、思乡怀人、历史咏古,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,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“我”的地方,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,也能更历史地看待此间的世界。这也是孔子说“告诸往而知来者”“始可与言诗已矣”的道理所在。你得能举一反三,能同情同理,从已知理解未知,从过去读出未来,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。这是诗的门槛,也是诗的情怀。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,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。

(选自《人民日报》,有刪改)

16.第二段“乡物家什”“文化磁场”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什么特点?请简要概括。(6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17.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的论述层次。(6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18.报据文意,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。(6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  ▲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 ▲______________ 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